大家都在搜

科学施工展作为 ——记中铁十二局集团一级项目经理邓伯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达到。”在如火如荼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工地,数以万计的工程人正在以饱满的激情、必胜的信念,克服艰难险阻,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人生。中铁十二局集团一级项目经理邓伯科就是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
 
邓伯科(左一)向云南省副省长和良辉(右一)汇报工程建设情况
 
正确决策干出“新潮流”
 
2018年8月,中铁十二局集团中标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2标施工任务。由于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在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云南省的“天字一号”工程,加之标段位列重难点控制工程楚雄段榜首、是全线先期开工主体标之一。因此,在组建强有力项目管理层时,曾经在原神高速公路、永广铁路等多项国家和地方重难点工程建设中屡建战功的高级工程师邓伯科被任命为工程项目经理。
2标段施工之难,实属罕见。18.8公里总干渠,有18.4公里是隧洞,且有15.9公里是Ⅳ、Ⅴ级围岩段、2公里是浅埋偏压段,特别是要穿越5条褶皱、25条断层、S220省道和紧临的红梅水库区等,施工每向前一步都是对管理者决策能力的考验。重压下,邓伯科表现出超强的大局观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认真审核图纸、勘察现场后,迅速将成竹在胸的“施工路线图”付诸实施。
长111米的万家暗涵是施工初期的一个关键点。它一边是万家隧洞,一边是柳家村隧洞,由于场地有限,施作时需要切断途经此处的红梅水库灌溉渠和溢洪道,且必须在2019年4月30日前完成施工任务并恢复灌溉渠和溢洪道。否则,既影响水库安全泄洪和下游农田灌溉,又使暗涵施工推后一年并影响两座隧洞正常作业。上场后邓伯科及时打响这场“攻坚战”。项目班子成员现场24小时指挥作战,施工人员轮班倒全天候高效运转。经近半年鏖战,最终将“不可能”变成了广泛赞誉和来自建设单位的贺电。
 
有问题及时解决是邓伯科的一贯作风。图为他(中)和技术人员在隧洞深处一起优化施工方案。
由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12.5公里的柳家村隧洞实行“长隧短打”。邓伯科采用“一洞一策”组织施工,有效化解了困局。2公里长的柳家村隧洞进口浅埋、偏压、有小股渗水,稍有不慎就掉块、变形,施工中最大下沉达88厘米。准确研判围岩状况后,他创造性地将大管棚结合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等技术“捏合”运用,实现了施工的安全有序推进;1号支洞,纵坡达10.38%,洞口紧贴山体岩面,具备早日进洞条件。他以技术为龙头,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业化施工,比计划提前118天掘进到主洞,创下了全线支洞施工提前工期最多的纪录,再次赢得业主贺电;承担主洞施工任务超3公里的2号支洞,埋深随洞深逐渐增加,设计为有轨运输。他果断拍板,将原计划的2条轨道增加至3条,1条专用于人员出入,另2条用于生产,虽然成本有所加大,但工效却成倍提高,成为一大施工亮点。
随着施工的全面铺开,邓伯科“咬住科学施工不放松”,坚持向科学技术要安全、要进度、要质量、要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原喷射混凝土过程太繁琐,费工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混凝土损耗也比较多。他专门召集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很快研发出了“大坡度斜井有轨运输全自动喷射混凝土运卸系统”,既实现了混凝土通过系统控制直入喷锚机进行作业,又省去了1台挖机、4名铲料工人,同时明显减少了混凝土损耗量,实现一举多得。
挂在半山腰的柳家村隧洞出口,正好夹在省道和村道之间、两边不足10米的距离,且进洞后还要从车流密度大的省道下面破碎地质中斜穿,风险极大。组织这里的施工犹如“刀尖上跳舞”。胆大心细的邓伯科步步为营,通过设置临时防爆墙、挡住飞石落土,“小切口”绿色进洞,陡坡上搭设作业平台、施作截水天沟和大管棚作业等形成“金钟罩”,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安全“大穿越”。
承担3920米施工任务的凤屯隧洞进口段,是典型的“滇中红层”围岩,褶皱、断层构造发育,还有部分含有毒有害气体地段。尤其是洞口两边各分布1个滑坡体,稍有扰动就会引发险情。针对这种情况,邓伯科全面优化加固施工方案,采用大管棚径向注浆、锁口锚杆横向注浆的方法为洞体“筋强骨壮”,不仅为施工创造了安全条件,也为日后正常疏水消除了安全隐患。在之后的隧洞掘进中,他加强洞内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采取通风和喷洒石灰水进行预防,确保了施工的平安推进。
“步步惊心”的施工,在邓伯科的“招招精心”中呈现出一番安全有效、高歌猛进的喜人局面,引领了全线施工的“新潮流”。
 
运筹帷幄管出“新高度”
 
一个好的项目不仅是干出来的,而且还是管出来的。深谙项目管理之道的邓伯科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施的。工程一上场他就以“比要求严一格”的标准狠抓管理,迅速把施工及项目全面建设导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高度”。
 
项目获楚雄州“工人先锋号”称号 。邓伯科代表项目部上台领奖。
管好资源,在优化配置中增强贡献率。邓伯科把项目部设在交通方便的龙川镇附近,并充分利用红线用地、渣场、开垦荒坡,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5个工区、中心试验室、钢构件加工厂、信息化中心监控室等,既方便和满足了施工需要,又减少临时征地,节约资金数十万元。他还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人、机、物、料、运高效施工作业流水线,为施工提速提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管好方案,将目标计划落实到细节上。邓伯科科学制定了项目“创优争先”总体目标,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每月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动态进行管理,合理下达任务指标,保证“跳起来就能摘到桃”。他还在空间利用、平行施工、工序衔接方面下苦功,深入开展“建功滇中引水、助推跨越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并制定《施工管理》《工序考核》《超欠奖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万家暗涵如期完成后,项目部就一次性拿出5万元奖励工区及参建队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管好现场,在流程控制中推进标准化。邓伯科把现场当市场、当战场,精细呵护企业的“生命线”。他把质量和安全放在各项工作之首,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以及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标准化管理流程和作业指导书,落实终端责任制。有一次,一名挖机司机在工区超速行驶,虽未造成事故,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司机本人、施工队长、工区长分别受到500元、300元、200元的罚款。他还积极实施信息化管理,将网络信号引入隧洞掌子面,在每个工点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鼠标一点现场入眼”,为安全、质量上了多重“保险”。
管好难题,在精准施策中提升实效性。管段隧洞占比高达98.1%,施工如履薄冰。邓伯科超前谋划,成立“邓伯科劳模创新工作室”,确立《滇中红层软岩隧洞变形特性及施工稳定性控制技术》科研课题,深入研究地质特性、施工规律、工法、工艺等。他还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开发了《隧洞“U”型马蹄形断面边挖边衬快速施工工艺》等多项技术成果,助力施工生产稳健前行。
管好成本,在抓大控小中严防“渗水点”。邓伯科着力精细化管理,对物资和设备采购一律网上招标、货比三家,保证质优价廉;建立物料信息系统、结合人工检测,使占总成本60%以上的材料开销完全可控。他集中心思严控隧洞超欠挖,让这个吞食钢筋、混凝土等工程材料于无形的“魔兽”尽力减少“食量”。同时他还从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小处抓起,严格把控非生产性开支,严防“跑冒滴漏”。
科学施工创佳绩。在邓伯科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中铁十二局集团项目部始终昂首走在全线建设的前列,水利部调研组、云南省副省长、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领导等多次到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云南省总工会授予项目部“2018年-2019年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称号,邓伯科本人也被上级评为“优秀项目经理”。(刘海先 张鼎 周广宽)
 




上一篇:一马奔腾跃龙城(下) ——中铁广州局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铺轨1标建设纪实
下一篇:第一次会落红?你还在被这些陈旧观念束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