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广东观音山文旅爆火背后:探寻民营企业26年发展困境与突围之路



  2025年国庆假期,全国文旅市场迎来强劲复苏: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文旅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在这波热潮中,广东省共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3.2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11.5%和14.2%。其中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市场的强劲力量。

  走访这片繁荣背后,我们发掘了民营企业家26年打造荒山为生态金山的故事,一个围绕生态旅游开发生存与权益抗争的坎坷历程。

亮眼数据下的观音山: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影响110个关联行业发展。

  今年国庆假期,广东观音山景区推出了爱国打卡、福缘胜境、团播互动、森林康养等一系列优质活动,突破了“观光+表演”的简单模式,将文化活动深度融入旅游体验各个环节,备受游客喜爱,游客量和营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纷至沓来的游客效应,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链增收明显。

  这样的成绩单与观音山持续推动提质升级密不可分。作为全国首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民营企业家黄淦波带领团队历经26年打造,将一片荒芜山地,到如今成为集森林氧吧、文化体验、姻缘祈福于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将佛教文化、客家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走出了一条从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光环下的阴影:民营景区的发展之困

  然而,亮眼文旅成绩背后,是观音山景区26年艰辛的砥砺前行。

  据了解,观音山景区自1999年与村集体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以来,在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着土地权属争议、基础设施不配套、周边项目违规建设等多重挑战。

  其中最令景区困扰的是电力供应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景区遭遇电力部门“卡脖子”24年。南方电网东莞供电局长年拒绝提供市政供电,导致景区至今依赖柴油自发电,不仅每年增加数千万元运营成本,更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另外景区内部分区域长期无法建设必要的消防通道和旅游设施,高压线穿越景区、周边房地产开发侵占景区等问题也一直悬而未决。

  “我们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但一些基本的发展权益却难以保障。”景区管理人员坦言,虽然地方政府多次协调,但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难以破解。

  责任在肩,这些难题没有阻挡黄淦波团队前进的脚步,他们坚守以“保护优先、文化立园”为核心,在92%森林覆盖率的生态基底上,构建起多元文化矩阵,并以文旅创新收获了认可,通过文旅交流,广东观音山也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多外国游客通过参观,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政策春风与落地难题:民营经济的“玻璃门”

  据了解,广东观音山的困境并非个案。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新近推出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然而,好政策如何真正落地生根,仍是摆在许多民营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从‘政策有无’转向‘政策落实’。部分领域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现象,以及基层执行中的‘中梗阻’问题,仍然制约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民营经济研究专家指出。

  在文旅行业,这种矛盾尤为突出。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涉及土地、规划、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民营企业在与国有林场、村集体等不同主体合作时,常常面临权责不清、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破局之道:构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

  观音山景区的发展困境,折射出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如产权保护不到位问题、不平等待遇等仍是拦路虎。

  有民营企业专家建议,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鼓励,更需要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只有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才能真正让民营企业“敢投、敢闯、敢干”。

  一、深化制度改革,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核心在于约束公权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应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原则性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细则和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对因政府违约、毁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依法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二、强化政策落地,破除"最后一公里"障碍

  上级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需要发挥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职能,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地方进行督查和问责。

  建议建立常态化的民营企业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如"民营企业直通车"),让企业的诉求能被直接倾听和快速响应。

  三、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多方协同共赢

  对于观音山这类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案例,可探索政府、企业、社区、村民等多方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

  通过股份合作、利益共享等方式,将矛盾对立方转化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从"争夺"到"共赢"的转变。

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关乎全局。

  观音山景区的困境已存在多年,何时彻底解决还是未知数。这个案例也在提醒我们,观音山的抗争与坚持,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困境的最终解决,将是对“民营经济31条”等政策落地成效的具体检验,也是观察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窗口。

  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敢投资、有回报,才有望看到更多民营企业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迈开新步伐。我们相信唯有破除障碍,让政策善意真正转化为企业获得感,才能让民营企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不仅关乎一个景区的命运,更关乎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未来。(张正义)




上一篇:MIYAKIWA / 宫和:中国十大按摩椅之一,多系列产品覆盖多元需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